丑小鸭 发表于 2021-1-23 09:32: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同年8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总政治委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3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们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这些抗日根据地大部分是在华北山区,但也有的是在河北平原和苏北平原。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发表《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年,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同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渡长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同年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1953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同年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这个方针后来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因而导致了以后的一系列指导工作上的错误和挫折。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同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主持召开庐山会议。从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这期间,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错误。但在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他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了他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提出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1963~1965年,发动农村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50年代开始,他领导中共同苏共领导人奉行的大国主义和干涉、控制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66年,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江青、张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并且开始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刊登的《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丑小鸭 发表于 2021-1-23 09:32:37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1922年和赵世炎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3年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

  1924年秋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两次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为保证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工作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1年12月,离开上海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成发动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后,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他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在1945年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并领导了国民党统治区内党的工作、军事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946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当选为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十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1949~1952年他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他领导了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4年他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组织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1961~1965年为纠正“大跃进”带来的失误,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他和刘少奇、邓小平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强调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特别关注水利建设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文化工作和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给予特殊的关注,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

  他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协助毛泽东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并担负了后勤保障的组织工作,领导了中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1954年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经过谈判达成协议,使越南(除南方外)、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积极贯彻。他先后访问过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使党和国家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勉力维持国民经济建设;为保护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恢复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挫败林彪、江青集团种种分裂和夺权阴谋活动中,起到了控制和稳定局势的重要作用。他为开拓外交新局面,实现中美缓和、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做出了卓越贡献。

  1972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国共产党重新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鼓舞了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1976年4月清明节前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大批党员、工人、学生、干部甚至士兵和农民,为了纪念他,也为反对当时还当权的“四人帮”,举行自发的集会,被称为“天安门事件”,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抗议运动,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人民日报》2018年3月2日刊登的《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丑小鸭 发表于 2021-1-23 09:36:46

朱德(1886~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四川仪陇人。1886年12月1日生于佃农家庭。1909年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11年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1915年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1917年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琪瑞的护法战争。1921年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为寻求革命真理赴德国,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和其他共产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德国格丁根市一所大学里留学。1925年返柏林,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驻德支部执行委员,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两次被德国政府逮捕,并被驱逐出境。随即到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夏回国,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四川军队中进行革命工作。1927年初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培训革命军事干部。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军长。起义军南下广东后,主力在潮汕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击败,他率领余部转至湖南南部,发动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1928年4月率部万余人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随即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他和毛泽东指挥部队多次战胜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和毛泽东率部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进军,为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他先后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长征途中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分裂共产党和红军的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不久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协同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尔后指挥八路军各部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抗日根据地。曾先后兼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和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所辖部分国民党军队与八路军共同作战,维护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局面。1940年返回延安,提出"南泥湾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以打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在解放战争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47年同刘少奇等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到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他亲临华北前线指导作战,取得了清风店、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开创了攻克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在战略决战阶段,他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4月和毛泽东一起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渡长江南下的作战命令,最后推翻了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并逐步形成一整套适合人民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关于带兵、练兵、养兵、用兵等重大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在中国红军初创时期,他同毛泽东共同总结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成为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指导原则。以后又写了许多军事论文,论述运动战、山地战、隘路战、遭遇战、追击战、袭击战、攻坚战、歼灭战等战术思想,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在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连续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在1956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参与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极其关心并积极主张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及时提出一系列正确的建军方针和原则,对陆、海、空和装甲兵、炮兵等诸军兵种的建设和发展,对军事院校工作和培养现代军事人才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他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调查研究,对发展工业、矿业、农业、商业、外贸、财政、交通等项事业,都提出过不少中肯的意见和重要的主张。他一贯主张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实行多种经营方式,主张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对于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提出纠正意见。建国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组织纪律,克服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还多次出国访问、会见外国领导人,增进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遭到林彪、江青集团的侮辱和打击,但受到毛泽东的保护。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0日刊登的《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丑小鸭 发表于 2021-1-23 09:37:28

邓小平(1904~1997),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5岁入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

1927年春回国,被派往西安冯玉祥国民军联军从事政治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邓小平,8月7日在武汉参加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年底随中央机关迁往上海。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夏,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化名邓斌,同张云逸等于12月和次年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以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主编。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2年9月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5年9月至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7年夏他们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担任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同两个野战军的领导人一起,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上海、苏、浙、皖、赣等广大地区。

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占领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此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

1952年7月调往中央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部长。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反对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重大斗争中,作出重要贡献。1955年4月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在任总书记的10年中,协助中央主席、副主席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56~1963年,多次赴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进行谈判,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69~1973年间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1973年3月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4年4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在会上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他主持起草了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病重以后,在毛泽东支持下,他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收到显著的成效。由于“四人帮”的诬陷,1976年4月又被撤销一切职务。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他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1977年8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他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还提出要尽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为这次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由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在这次会议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2年9月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他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主任。在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他认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制订规划。根据他的思想,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他指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全党要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他设计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下个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且提出,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标准,不断开拓新局面。他大力支持和推动农村改革,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指出“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他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倡议兴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推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他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他提倡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他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要实行战略性转变,提出要把军队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已于1997年回归中国,澳门于1999年底回归中国。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际发生政治风波,党和政府在他和其他老同志坚决有力的支持下,依靠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从而经受住严重的考验,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尊严、安全和稳定。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在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稳定的过程中,他起了关键的作用。退休以后,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一些重大问题。以这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7年召开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指出这一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3卷)。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人民日报》2014年8月21日刊登的《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丑小鸭 发表于 2021-1-23 09:38:08

彭德怀(1898-1974),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国务院副总理,元帅。原名得华。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24日生。1916年入湘军,由士兵逐级升为营长。1926年随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次年10月升任团长。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兼13师师长。年底率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与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4军会师。后任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兼第三军团军团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中,是前线主要指挥员之一。长征中任陕甘支队司令员,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参与指挥了直罗镇战役。1936年1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2月和5月,先后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率部进行了东征和西征战役。后任红军前敌指挥部总指挥,参与指挥了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协助总司令朱德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在敌后领导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指挥部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在华北发动和指挥了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即“百团大战”),歼日伪军4万余人。1942年8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统一领导华北敌后斗争。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对日伪军的大反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指挥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挫败国民党军对陕北地区的重点进攻。继而指挥部队收复延安,解放西北5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志愿军20余万人跨过鸭绿江,在技术装备处于劣势,后勤补给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与朝鲜人民军协同配合,迎战拥有制空权,并有高度现代化装备的“联合国”军。在7个月内连续组织5次战役,将侵朝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南。1952年4月因病回国就医,愈后留在中央,一面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参与领导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一面兼顾志愿军作战。从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庐山会议)期间,因批评1958年“大跃进”遭到错误批判,后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被错定为“反党集团”的首要人物,免去国防部部长职务。“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严重迫害,于1974年11月29日含冤病逝。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人民日报》1998年10月24日刊登的《在纪念彭德怀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丑小鸭 发表于 2021-1-23 09:39:21

刘伯承(1892~1986),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元帅。原名明昭。四川开县人。1892年12月4日生。1911年在万县参加学生军,响应辛亥革命。次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5年起参加护国、护法战争,任旅参谋长、团长。1923年在讨伐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曾被誉为川中名将。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与领导泸顺起义,任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后任暂编15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参谋团参谋长。后赴苏联留学,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0年回国,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1932年到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反对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被降职为红五军团参谋长。长征中复任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巧渡金沙江。后任先遣队司令,率部为全军开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师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先后指挥所部进行了夜袭阳明堡、设伏长生口和响堂铺、长乐村、磁武涉林等战役战斗,在北至沧石路、正太路,南至黄河、陇海路的广大地区,以129师为骨干,领导创建了太行、太岳、冀南抗日根据地,连同冀鲁豫根据地,统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与政委邓小平一起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

1945年9月和10月相继指挥了上党、邯郸战役。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率部以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取得陇海、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豫北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1947年夏率所部主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与兄弟部队一起大量歼敌,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巨大作用。后参与指挥淮海、渡江战役。1949 年11月,指挥第二野战军和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以大迂回、大包围和远距离追击动作向西南进军,解放四川、云南、贵州3省和西康省大部地区。同年12月,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重视汲取各国现代军事科学成果,是最早把教育训练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战略地位的领导人之一。在继承和发扬解放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外军先进经验,为建立各军兵种指挥院校,培养中高级干部,推进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建设作出巨大努力。他还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博采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在用兵作战中讲究实事求是,敌变我变,并将唯物辩证法引入军事指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同时,对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以及部队的教育训练等均有丰富的论述,其军事著作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出版。他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6年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1986 年10月7日逝世。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丑小鸭 发表于 2021-1-23 09:40:15

贺龙(1896-1969),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我军的创始人之一。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元帅。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1896年3月22日生。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6年率乡邻捣毁芭茅溪盐局,夺取枪支组织讨袁护国军,不久失败。次年与吴玉霖在湖南石门、慈利交界的两水井以菜刀再次夺得枪支,建立农民武装,参加援鄂战争,任湘西护法援鄂军民军第一路所属游击司令。1918年后任湘西靖国军团长、巡防军支队司令、四川“讨贼军”旅长、建国川军师长等职。1926年参加北伐,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六师、第九军第一师、独立15师师长,20军军长,是当时著名的左派将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与周逸群等回湘鄂西地区发动领导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红军第三军(红二军团改编)军长等职。1934年起领导创建黔东、湘鄂川黔苏区,与任弻时统一指挥红二、红六军团发起湘西攻势,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行动。1935年11月,率第二、六军团进行长征,次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20师师长,率部深入敌后,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并派所部主力一部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今属内蒙),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率师主力东进冀中,兼任冀中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和八路军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统一指挥该区部队作战,挫败日伪军多次围攻和“扫荡”,巩固扩大了冀中抗日根据地。1940年率部重返晋西北,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区司令员。后任晋绥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等职。曾率部协同晋察冀野战军发起绥远战役,解放绥东、绥南广大地区,并指挥晋北等战役,后率第十八兵团及第七军一部入川,协同第二野战军发起成都战役,解放西南广大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等职。1964年起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他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及政治思想工作;重视战备训练和民兵建设,提倡群众性练兵活动;关心和指导军工生产、军队屯垦及军事院校等工作,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起他还兼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他是中共第七、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人民日报》1996年3月22日刊登的《在〈贺龙传〉》出版发行暨纪念贺龙诞辰九十七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丑小鸭 发表于 2021-1-23 09:41:08

陈毅(1901-1972),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原名陈世俊。四川乐至人。1901年8月26日生。早年读过私塾,后进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8年考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1919年赴法国。1921年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爱国运动被驱逐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北京中法大学读书,毕业后在北京、重庆、武汉等地从事中共秘密工作。1927年到武汉中央军政学校做政治工作。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带领武汉中央军政学校干部学员赶赴南昌,在临川加入起义军,任25师73团指导员,与朱德率余部向粤赣湘边界转进。1928年1月参与发动湘南起义。4月,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任工农革命军(6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2师师长,7月任红四军前委书记,1929年1月与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12月,与毛泽东一起主持在古田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并协助制定大会的各项决议。1930年任红六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1931年出席中华苏维埃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被授予红星奖章。1932年任江西省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参加领导了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员、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领导了3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与组建新四军。1937年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主席,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1940年指挥黄桥战役,击溃韩德勤部队进攻。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代军长,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领导华中根据地的抗日斗争。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新四军军长、华中局副书记,兼山东军区司令员。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书记,与粟裕、谭震林等领导莱芜和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精锐部队。1948年任总前委常委,参与组织和指挥了淮海战役。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前委书记。4月参加指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上海和东南广大地区。5月任上海市军管会主任、上海市市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等职。1954年调中央工作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4月随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尼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中共八大和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年任外交部部长、中央外事工作小组组长,参与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并多次率代表团和陪同刘少奇、周恩来出访亚洲、非洲、欧洲各国,为扩大中国在世界影响,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1959年起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四届副主席。1966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抵制和批判极左思潮,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67年被诬陷为“二月逆流干将”遭到批判和打击,离开了领导工作,后下放工厂。1969年在中共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受毛泽东委托,与叶剑英等人召开国际形势座谈会,向中央提出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开拓外交新局面的重要建议。1971年林彪事件后,带病揭发林彪历史问题。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部分论著收入《陈毅军事文选》,擅写诗词,收入《陈毅诗词选集》。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人民日报》1991年8月27日刊登的《在陈毅同志九十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等。

丑小鸭 发表于 2021-1-23 09:41:47

罗荣桓(1902~1963),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元帅。湖南衡山县寒水乡鱼形镇(今属衡东县)人。1902年11月26日生。1927年4月到武昌中山大学理学院读书,在校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随军到井冈山参加创建革命根据地,曾任连、营、支队党代表,在部队基层建立中共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1929年参加了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当选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后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委、代理军政委、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巡视员和武装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沙、吉安、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中,先后任红三军团代理主任、总政治部巡视员、陕甘支队第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到陕北后任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后任师政委。曾在晋西参与指挥了午城井沟等战斗和汾离公路3次伏击战。1939年3月,与代师长陈光率115师师部和主力一部挺进山东,参与领导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1941年8月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领导山东军民挫败日伪军5万余人在沂蒙地区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1943年起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政委、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统一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在日伪军对根据地进行频繁、残酷“扫荡”和“蚕食”的过程中,针对其战法提出“敌人打到我这边来,我就打到敌人那边去”的“翻边战术”(即当敌人“扫荡”时,把主力部队部署在根据地边缘地区,不在根据地内与敌周旋,趁敌人的包围圈尚未紧缩时,选择空隙打到敌人的后方去),领导实行主力地方化,开展分散性、地方性、群众性的游击战争,迅速扭转了山东根据地的被动局面。随后指挥山东八路军向日伪军发起一系列攻势作战,收复了山东大部县城和广大农村,境内的八路军发展到27万余人。

抗战胜利后,率山东主力部队6万余人进军东北,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兼东北野战军政委,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政委,第四野战军政委。参与指挥了东北1947年秋季、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平津等重要战役。后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南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第一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1950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兼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1952年领导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兼任院长。1954年6月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同年任中共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1956年9月因病请求解除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职务,1961年复任总政治部主任。1963年12月16日逝世。他是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新华社北京2002年11月26日电《在纪念罗荣桓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丑小鸭 发表于 2021-1-23 09:43:02

徐向前(1901-1990),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元帅。原名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人。1901年11月8日生。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排长。1925年春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后到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教官、参谋等职。次年11月到武汉任南湖学兵团政治指导员。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队长、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司令部参谋。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队长。起义受挫后,随军转往海陆丰地区,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10团党代表,第四师参谋长、师长,与彭湃等领导开展武装斗争。1929年6月,被中共中央军委派往鄂东北,任中国工农红军十一军三十一师副师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鄂豫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部队挫败国民党军发动的3次“会剿”,扩大了鄂豫边割据区域。1930年起历任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参与指挥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进攻战役。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率部撤离苏区转往川陕边,随后参与领导开辟了川陕苏区。1933年2月至10月先后指挥了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和仪南、营渠、宣达等战役。后指挥所部抗击国民党军20余万兵力的“六路围攻”,采取收紧阵地、节节抗击、待机反攻、重点突破的作战方针,取得歼敌8万余人的重大胜利。1934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春,指挥广昭、陕南、嘉陵江等战役后率部进行长征。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1936年7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路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参与指挥了广阳、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作战。1938年4月率一二九师和一一五师各一部进入河北省南部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次年6月奉调到山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皖北八路军部队坚持抗日游击战。1940年底到延安,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十八兵团)司令员和政委,组织指挥了运城、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在太原战役中任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是中共第六届(1935年增补)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和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0年9月21日逝世。主要著作有回忆录《历史的回顾》和《徐向前军事文选》。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人民日报》 2001年11月8日刊登的《在纪念徐向前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丑小鸭 发表于 2021-1-23 10:05:55

聂荣臻(1899-1992),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元帅。四川江津人。1899年12月29日生。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入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192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训练部副主任。1924年到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

1925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参与创建革命军的政治工作。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7月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11军党代表。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1930年5月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军委工作,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1931年底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委。与林彪率部参加了漳州、乐安宜黄、建(宁)黎(川)泰(宁)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代理政委、陕甘支队第一纵队政委,参与指挥抢渡大渡河、攻占腊子口等战斗。到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与师长林彪率部首战平型关,重创日军坂垣师团,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后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率115师主力一部和党政干部共约3000人在晋察冀边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曾指挥主力部队在八路军第120师配合下,取得大龙华、雁宿崖、黄土岭歼灭战和晋察冀边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等作战的胜利,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初期,继续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晋察冀中央局书记,率部转战华北。1947年指挥正太、清风店战役后,接着指挥了石家庄战役,创造了攻克坚固设防大城市的范例。1948年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先后组织进行了察南、绥东、热西、冀东、保北、绥远等战役,随后参与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6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兼任北平市市长和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主管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他领导组织研制成功了中远程导弹和原子弹、氢弹,并为远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核潜艇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1983年6月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87年11月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1992年5月14日逝世。他是中共第七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有《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聂荣臻回忆录》。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新华社北京1999年12月17日电《在纪念聂荣臻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丑小鸭 发表于 2021-1-23 10:06:14

叶剑英(1897-1986),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和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原名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人。1897年4月28日生。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加入“援闽”粤军。1920年参加驱逐桂系军阀之役。后任海军陆战队营长。1924年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同年参与筹办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新编第二师师长,参加北伐战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前,在九江得知汪精卫阴谋加害叶挺、贺龙的消息,立即告知叶、贺,并商量对策,挫败了汪精卫的阴谋。南昌起义后兼任第四军教导团团长。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副指挥。1928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初进入中央苏区,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部长、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瑞金卫戍司令员、闽赣军区及福建军区司令员,参与指挥了反“围剿”作战。1934年参加长征,历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央纵队副司令员兼军委第一局局长、红三军团参谋长。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后任右路军参谋长。对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到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兼第一方面军参谋长。1936年参与指挥东征战役,后赴安塞、西安等地联络爱国力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同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参谋长。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在南京、武汉、长沙、重庆等地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1年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军事学院副院长。1945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抗战胜利后,参加中共代表团赴重庆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停战谈判。1946年1月赴北平任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次年2月返回延安,仍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兼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后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兼市长、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南局代理第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8年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兼高等军事学院院长。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次年任中央军委军事训练和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196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66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67年后实际上被解除了领导工作。1971年林彪事件后,重新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75年任国防部长。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积极支持和参与周恩来的纠“左”和邓小平的整顿工作。在粉碎江青集团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83年辞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职务,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他是中共第七至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主要著作收入《叶剑英军事文选》和《叶剑英文集》出版。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人民日报》2017年4月28日刊登的《为共产主义事业执着奋斗的光辉一生——纪念叶剑英同志诞辰120周年》等。

丑小鸭 发表于 2021-1-23 10:11:02

叶挺(1896-194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1896年出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参加援闽粤军。1924年被派赴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从此所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4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在牢房中书写《囚歌》以明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决定接受他入党。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50岁。

来源:《永远的丰碑》第①部,学习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人民日报》1996年9月11日刊登的《在纪念叶挺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杨尚昆


杨尚昆(1907-1998),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8-1993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四川潼南人,1907年7月5日生。1920年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参加社会科学读书会,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毕业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底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先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上海总工会联合会党团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等职,参与工人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1933年1月进入中央苏区根据地,先后任苏区中央局宣传干事、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副校长,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等职。在中央苏区指挥所部反“围剿”。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率红三军长征。1935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8月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同张国焘分裂党中央、分裂红军的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9月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他长期担任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职务,对红军的政治思想建设做出了重要建树。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党中央委派,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参与领导创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11月任北方局书记,推动了华北地区群众抗日运动的高涨。1941年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并在中央华北委员会工作。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央外事工作组副组长。1947年任中央警卫司令员,中央后方委员会副书记,组织中央机关安全撤离延安,并参与统筹中央的后方工作。1948年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直机关党委书记等职,积极协助周恩来处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为党中央掌握全局,指挥全国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直机关党委书记。领导调整和健全了中央办公厅工作机构,创立了行之有效的为党中央服务的工作运转机制。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八届一中全会上,分别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65年11月被调离职务,后受到错误处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一伙的长期迫害,被长期监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78年12月至1980年底,相继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广东省副省长,中共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广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他坚决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广东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哨和示范区,为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1979年9月在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80年9月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1981年7月任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1982年9月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他协助军委主席邓小平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对新时期军队现代化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持实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及改革军队体制等一系列重要措施,取得显著成就。1982年和1987年,在中共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十二届一中全会和十三届一中全会上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8年4月,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他作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参与党和国家各项重大决策,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93年3月后,不再担任领导职务。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逝世。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人民日报》2017年8月3日刊登的《不懈奋斗壮丽人生——纪念杨尚昆同志诞辰110周年》等。



李先念

李先念(1909-199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湖北红安人。1909年6月23日生。早年当过木工。1926年参加革命,从事农会工作。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黄安县委书记、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1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红三十军政治委员。参加创建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5月,参加长征。1936年10月,奉命率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在甘肃西渡黄河,参加西路军西征,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1937年3月西征失败后,率西路军余部转战新疆。年底,到达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调任中共豫鄂边区省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部长。

1939年1月,进入豫鄂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先后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豫鄂独立游击支队、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开辟豫鄂边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43年1月,兼任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书记。1944年10月,任鄂豫皖湘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5年6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中原军区司令员。1946年6月,指挥部队分路突出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包围圈,粉碎蒋介石消灭中原解放军的阴谋。1946年9月,奉命回延安。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1948年5月,任重新组建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协助刘伯承、邓小平工作。

1949年5月后,历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武汉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4年9月至1980年9月,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并先后兼任财政部部长、国务院财贸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8年5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文化大革命”中,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斗争,并在非常复杂和困难的情况下,协助周恩来主持经济工作。1976年10月,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1977年8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参与制定和组织实施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还主持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1983年6月,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8年4月当选为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92年6月21日逝世。主要著作收入《李先念文选》。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新华社北京2009年6月23日电《在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粟裕

粟裕(1907-1984),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湖南会同人。侗族。1907年8月10日生。曾就读于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7年5月参加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24师,同年6月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随军转战到井冈山。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创建中央苏区的斗争和历次反“围剿”。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转战闽浙赣皖边。后与刘英率余部500余人挺进浙南,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坚持3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江南敌后,首战韦岗告捷。后任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协助陈毅领导开辟了苏南、苏北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黄桥等战役战斗。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苏中区委书记领导军民挫败日伪军频繁“扫荡”和“清乡”,建成巩固的苏中抗日根据地。1944年率部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指挥车桥战役,创华中敌后歼灭战的范例。同年12月率所部主力南渡长江,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后兼苏浙区委书记,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曾指挥苏中战役,七战七捷,还参与指挥了宿北、鲁南等战役,后在陈毅统一领导下,又指挥了莱芜、孟良崮等战役。1948年指挥了豫东、济南战役。11月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和翌年的渡江战役,后又组织指挥了上海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一届中央委员。1980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2月5日逝世。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徐海东

徐海东(1900-1970),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元清。湖北黄陂徐家桥(今属大悟)人。1900年6月17日生。曾读过私塾,当过11年窑工。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代理排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后任中共黄陂县委军事部部长兼夏区区委书记,组织游击活动。在创建鄂豫皖苏区的斗争中,历任县赤卫军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长、师长,骁勇善战,被群众誉为“徐老虎”。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同留在苏区的其他领导人一起重建红二十五军,任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后任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五军军长,率部在鄂东北、皖西坚持游击战争。1934年11月,改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协助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率部进行长征,在鄂豫陕边创建苏区,任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期间,在打破国民党军围攻的作战中,向省委提出“先(拖)疲后打”的方针,并多次指挥部队出奇制胜。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继续长征,8月吴焕先牺牲后,代理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兼红二十五军政委,后任军长。同年,任红二十五军政委,后任军长。同年,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军第十五军团,任军团长,指挥了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安事变时,曾任红军南路军总指挥。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町店等战斗。1939年到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指挥周家岗等战斗,取得反“扫荡”的胜利,对巩固和发展皖东抗日根据地做出贡献。1940年起因战争中多次负伤,积劳成疾,病情严重,仍随军指挥作战,后长期治疗、休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当选为中共第八、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70年3月25日于郑州逝世。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黄克诚

黄克诚(1902-1986),中共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湖南永兴人。1902年10月1日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初入广州中央政治讲习班,后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任营、团政治指导员。1928年初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起义,任永兴红色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率部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团、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代理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巩固发展湘鄂赣苏区的斗争和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长征初期,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委,率部担任前卫,参加了抢渡湘江、攻占娄山关等战斗。到陕北后任军委卫生部部长、红一方面军组织部部长、红一军团师政委、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344旅政委,第二、第四纵队政委,冀鲁豫军区、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苏北区委书记等职。先后转战晋冀豫、冀鲁豫,参与领导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率新四军第三师进军东北,创建西满根据地,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代理书记。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1949年1月任天津市军管会主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52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委。后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8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59年因在庐山会议上批评“大跃进”,与彭德怀等被错定为“反党集团”,后被撤销职务,长期受审查。“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打击迫害。1977年12月出任中央军委顾问。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并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1982年后任中纪委第二书记。1986年12月28日逝世。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陈赓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庶康,字传瑾。湖南湘乡人。1903年2月27日生。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1926年赴苏联学习,翌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1928年起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为保卫中共组织的安全做出重要贡献。1931年到鄂豫皖苏区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2师师长,率部参加了黄安、商潢、潢光等战役。1932年9月因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次年3月被捕,经中共组织和宋庆龄等营救,于5月底脱险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到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参与指挥了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香城固等战斗。解放战争初期,率部参加上党战役后转战晋南、晋西前线,指挥了闻夏、同蒲、晋南等战役。1947年8月,率陈(赓)谢(富治)集团强渡黄河,转入战略进攻。继而进军豫西,开辟豫陕鄂解放区。后与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粟(裕)野战军密切协同,经略中原。同年11月指挥伏牛山东麓战役。12月参与指挥平汉路破击战。1948年3月起,率部协同华东野战军主力一部先后进行了洛阳、宛东、宛西、郑州等战役。同年11月率部参加淮海战役。翌年2月任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所部南渡长江。后参与指挥了广东、广西、滇南等战役。

1950年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同年7月,应邀赴越,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帮助越南军民进行抗法战争。曾参与指挥边界战役,取得越南抗法战争的转折性胜利。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委。翌年6月回国,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任院长兼政委。1954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8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61年3月6日逝世。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