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2|回复: 2

解放战争历史史篇《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1991) 8.5

[复制链接]
丑小鸭 发表于 2022-4-14 15: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欣赏经典影视!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1991) 8.5
Decisive Engagement: Wei-hai campaig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导演:导演:李俊 蔡继渭 韦廉 杨光远 景慕逵 翟俊杰 赵毅军 和小江 刘五一
主演:古月 赵恒多 苏林 刘怀正 傅学诚 刘锡田 吴志远  卢奇  
类型:战争 剧情 经典
地区:内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简介:

在辽沈战役打响的同时,刘伯承、邓小平、陈 ... 常严峻。国共双方统帅斗智斗勇,频频调兵遣将。

在辽沈战役打响的同时,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着手策划淮海战役。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及时切断正向徐州收缩的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并将其包围在徐东碾庄圩地区。

经过十几天的激烈战斗,黄百韬兵团被歼,杜聿明集团被围困,黄维兵团全歼。蒋介石虽多方设计救援杜聿明集团,但终终致全军覆灭,淮海战役大获全胜。





点击观看西瓜网视频
 楼主| 丑小鸭 发表于 2022-4-14 15: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配合下,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省海州(今属连云港)、西迄河南省商丘、北至山东省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同国民党军刘峙集团进行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南部战线形势发生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深刻变化

1948年秋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的胜利,特别是在东北战场上举行的第一个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初期的127万人增至300余万人;国民党军则由430万人下降至290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占有优势。

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南部战线,人民解放军于1947年7月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过同国民党军1年的激烈较量,至1948年7月,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深刻变化。人民解放军力量有很大发展。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的中原野战军辖7个步兵纵队15万人;中原军区辖豫西、陕南、豫皖苏、皖西、桐柏、江汉、鄂豫7个军区20余万人;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华东野战军辖15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36万人;华东军区辖胶东、渤海、鲁中南、苏北、江淮5个军区30余万人。济南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主力位于济南、滕县(今滕州)之间,一部位于山东省临沂、夏庄(今临沭)地区和江苏省宿迁地区休整,积极进行新的作战准备。中原野战军主力于10月下旬解放郑州、开封,另一部活动于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北部地区。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已能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战役上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中原、华东解放区空前巩固,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秋粮获得丰收,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增强。在国民党军方面,由白崇禧任总司令的华中“剿匪”总司令部辖第3兵团(司令官张淦)、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第14兵团(司令官宋希濂)和第5(信阳)、第13(南阳)、第16(咸宁)“绥靖”区,共35万余人,主力分布在以汉口为中心的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确山至汉口段和长江北岸宜昌至安庆段。由刘峙任总司令的徐州“剿匪”总司令部辖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和第1(扬州)、第3(徐州)、第4(商丘)、第9(海州)、第11(青岛)、第12(新乡)“绥靖”区,共60万人。这是国民党军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个战略集团,主力集结于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今兰州—连云港)商丘至海州段、津浦铁路(天津—浦口)徐州至蚌埠段。由桂系将领控制的华中“剿总”和由蒋介石嫡系将领控制的徐州“剿总”之间存在矛盾,难以实行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刘峙集团虽然装备优良,背靠南京、上海,交通方便,但其后方补给线脆弱,津浦铁路一旦被截断,就将陷于粮弹两缺的困境。

刘峙集团采取战略守势,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其歼灭

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统帅部对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动向作了多种判断,认为在陇海铁路以南联合发起新攻势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决定,徐州“剿总”放弃郑州、开封、菏泽、临沂、海州,缩短战线;将郑州地区的第16兵团东调,撤销第9“绥靖”区,其所属第44军由连云港海运南撤;华中“剿总”的第12兵团改归国防部指挥,由豫西南阳、泌阳东移确山、驻马店,准备转用于徐州、蚌埠地区。

辽沈战役结束后,蒋介石为避免刘峙集团重蹈东北卫立煌集团全军覆灭的覆辙,于11月4日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徐州,研究作战方略。5日,顾祝同、刘峙召集军事会议,确定采取“备战退守”方针,一面向徐州、蚌埠间收缩兵力,准备应战;一面从徐州撤退物资和非战斗人员,以备在形势不利时全军南撤淮河以南。11月6日蒋介石下达命令,确定“华东战场方面暂取战略守势”,并调整部署:将海州第44军西撤新安镇(今新沂),并归黄百韬指挥;第7兵团由新安镇撤至运河以西地区;第3“绥靖”区由临城、枣庄向南退守韩庄、台儿庄地区;第13兵团由陇海铁路碾庄圩、炮车南移灵璧、泗县;第1“绥靖”区防守淮阴、扬州一线;第2兵团由商丘东移砀山、永城;第4“绥靖”区由商丘、马牧集南移固镇、蚌埠;第16兵团由柳河移至蒙城。徐州“剿总”直接指挥的第107军守备窑湾(今邳州南)以南段运河,第72军加强徐州守备,第96、第66军防守蚌埠、五河、盱眙。第12兵团由确山东进阜阳、太和。这样,国民党军在徐州、蚌埠地区的兵力达5个兵团、3个“绥靖”区,连同直属部队、特种部队共29个军约70万人。蒋介石声称:徐淮会战是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曾于1948年7月间提出“冬春夺取徐州”的设想。济南战役结束时,即9月24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陈毅5月到中原和刘伯承、邓小平一起指挥作战)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乘胜举行淮海战役,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连云港之敌,为夺取徐州创造条件。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于9月25日复电同意华东野战军举行淮海战役,并于10月11日发出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指出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阶段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之敌;第三阶段在淮阴、淮安方向作战。为了达到歼灭第7兵团的目的,应以一半以上的兵力牵制、阻击可能由徐州东援的第2、第13两兵团。14日,又指示中原野战军主力夺取郑州、开封,吸引徐州“剿总”分兵西顾;以一部兵力在平汉铁路以西、以南积极活动,牵制白崇禧集团,使之不能调兵东进徐州、蚌埠地区。

遵照上述指示,华东野战军作出部署:以7个纵队及特种兵纵队主力围歼新安镇地区的第7兵团;以3个纵队及2个独立旅歼灭位于邳县(今邳州)地区的第13兵团一部,阻击该兵团东援;以3个纵队直出徐州东北台儿庄、贾汪,促使第3“绥靖”区部队起义,而后截断徐州以东陇海铁路,阻击徐州之敌东援。中原野战军的部署是:以4个纵队并指挥华东野战军的2个纵队和冀鲁豫军区2个独立旅,首先歼灭商丘地区的第4“绥靖”区部队,吸引第2兵团西顾,而后以主力在徐蚌线(徐州—蚌埠)作战,攻占宿县(今宿州),截断津浦铁路;另以2个纵队及1个旅侧击、尾击由确山东进的第12兵团,迟滞其前进。此外,原准备渡江南下的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及桐柏、江汉、豫皖苏、江淮、冀鲁豫等军区部队,被赋予破击平汉、陇海、津浦铁路的任务。

11月7~9日,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根据辽沈战役后全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中原野战军攻克郑州后迅速东进,正同华东野战军会合等情况,以及刘峙集团有向南撤退的征候,批准前线指挥员的建议,决定扩大淮海战役的原定规模,由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共同与这个庞大的集团进行决战,第一步歼灭该集团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灭其余部于长江以北。这样,淮海战役就由原来计划歼灭刘峙集团一部的战役企图,发展成为全歼该集团的战略决战性战役。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及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5人组成总前委,刘、陈、邓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淮海地区作战、支前等一切事宜。毛泽东指出,淮海战役为南部战线空前大战役,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他号召中原、华东全军在总前委领导下,争取战役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歼灭第7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

1948年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向新安镇地区国民党军第7兵团发起进攻。7日晨,第7兵团部率第25、第44、第64、第100军由第63军担任翼侧掩护,自新安镇地区沿陇海铁路西撤,经堰头、窑湾西渡运河。华东野战军查明第7兵团动向后,立即改变部署,展开猛烈追击、截击。8日,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第59军2个师、第77军1个半师共2.3万人在贾汪、台儿庄起义,为人民解放军迅速截断第7兵团的退路创造了有利条件。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率第7、第10、第13纵队迅速越过第3“绥靖”区防地,于10日进达徐州以东、大许家以西地区,控制了阻援阵地。向西追击的第1、第4、第6、第8、第9、第11纵队在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指挥下抢渡运河,在第7兵团刚刚到达碾庄圩地区时,即从北、东、南三面逼近。至11日,将第7兵团部和4个军合围于碾庄圩及其周围约18平方千米的地区内,并在窑湾歼灭其第63军。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副政治委员吉洛(姬鹏飞)率第2、第12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经新安镇、宿迁向徐州西南迂回,13日在睢宁西北大王集地区歼灭第107军1个师,争取其军长孙良诚率1个师投诚。

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配合下,于11月7日对第4“绥靖”区部队发起攻击。因该“绥靖”区已向永城、宿县转移,仅在商丘东南张公店地区歼灭其后卫第181师。11日晚,中原野战军开始徐蚌线作战。12日,第4纵队在徐州以南夹沟歼灭北调徐州的第16兵团后尾一部,14日在三堡歼灭第3“绥靖”区余部,并同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两广纵队及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从南面、西南面逼近徐州。16日凌晨,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在第9纵队一部配合下,攻克宿县。至此,徐蚌铁路被截断,刘峙集团陷于孤立。

蒋介石得知第7兵团被围,即令该兵团就地修筑工事,固守待援;令第2、第13兵团全力由徐州东援;以第16兵团守徐州;以第4“绥靖”区改编为第8兵团,指挥所属3个军;以第9“绥靖”区改编为第6兵团,指挥刚由东北撤至蚌埠的第39、第54军,沿津浦铁路东西两侧向宿县推进;令第12兵团到达阜阳后,继向蒙城、宿县进攻。任命刚从东北逃出的杜聿明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协助刘峙指挥作战。蒋介石如此调兵遣将,主要是为解救被围的第7兵团,并企图在运河以西、徐州以东地区同人民解放军进行决战。

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针对上述形势指出:华东野战军的首要任务是阻止第2、第13兵团东进,歼灭第7兵团,然后争取诱歼第2、第13兵团几个师。中原野战军应对南面的第6、第8、第12兵团妥筹对策,保障华东野战军作战。

据此,华东野战军决定以第4、第6、第8、第9、第13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炮兵主力举行碾庄圩战役,围歼第7兵团;以第7、第10、第11纵队在大许家一带从正面阻击由徐州东援的第2、第13兵团;以第1、第 2、第3、第12纵队和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自徐州东南向徐州进逼,威胁第2、第13兵团侧翼,保障主攻集团围歼第7兵团的作战。中原野战军决定以第9纵队和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及豫西军区2个团在固镇、宿县间布防,阻击第6、第8兵团北进;以第1、第2、第6纵队在蒙城、涡阳沿涡河、淝河布防,准备阻击第12兵团;以第3、第4纵队进至宿县西南地区待机。

11月11日,华东野战军担任围歼第7兵团任务的各纵队发起猛攻。在第7兵团由空军掩护逐村顽抗的情况下,各纵队从运动中仓促转入村落攻坚,由于准备不足,炮火未及跟上,以致连续攻击3天,攻击进展缓慢。华东野战军随即调整部署,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攻击进展迅速。至20日拂晓,歼灭第44、第100军全部及第64、第25军各一部,并攻占第7兵团部所在地碾庄圩。黄百韬转至碾庄圩东北大院内,指挥残部顽抗。华东野战军实施连续突击,至22日黄昏全歼第7兵团。黄百韬自杀身亡。

从11月12日开始,国民党军第2、第13兵团在飞机、坦克掩护下,由徐州沿陇海铁路两侧并肩东援。华东野战军第7、第10、第11纵队坚决进行阻击与侧击,至22日,歼其万余人,使其前进不及20千米。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分别将第6、第8、第12兵团阻止在固镇以北任桥、花庄集一线和淝河以北赵集地区。这些阻击战,有力地保障了全歼第7兵团作战的胜利。

歼灭东进的第12兵团,包围西撤的杜聿明集团

在围歼第7兵团之际,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和淮海前线指挥员设想下一个歼击目标,或诱歼由徐州东援的第2、第13兵团,或歼击第6、第12兵团。11月19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分析战场形势认为,华东野战军歼灭第7兵团后已相当疲劳,如不休整,接着又打战斗力较强的第2、第13两兵团,不易达成预期目的。中原野战军以现有兵力阻击第6、第8兵团和第12兵团两路援敌,也有较大困难。因此,向中央军委建议:华东野战军主力位于徐州以东、以南,一面监视徐州之敌,一面进行休整,同时以一部兵力协同中原野战军歼击第6、第12兵团。

第7兵团被歼灭后,蒋介石决定以已收缩到徐州的第2、第16兵团沿津浦路向南,第6、第8兵团由蚌埠、固镇沿铁路向北,第12兵团由赵集向宿县方向进攻,三路会师宿县,打通津浦路徐蚌段,改变不利态势。11月23日,徐州、蚌埠两路国民党军尚未行动,第12兵团即向浍河南岸南坪集地区发起进攻,形成孤军冒进。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当即建议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以中原野战军全部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先歼灭第12兵团,以华东野战军主力阻击徐州和固镇地区增援之敌,并争取歼灭第6、第8兵团各一部。次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复电:“完全同意先打黄维(即第12兵团)”;同时授权,“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遂命令坚守南坪集地区的第4、第9纵队后撤,诱敌深入,而后会同第1、第2、第3、第6、第11等纵队,在浍河以北布成袋形阵地,待第12兵团到达后,即分由东西两侧出击,实施围歼。

第12兵团辖第10、第14、第18、第85等4个军,共11个师和1个快速纵队约12万人,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第18军号称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之一。11月24日上午,第12兵团强渡浍河,钻进了中原野战军预设的口袋。黄维发觉处境危险,即令部队撤至浍河以西,向固镇方向转进,企图会同第6兵团再沿津浦铁路向北进攻。中原野战军各纵队当晚全线出击,发起双堆集战役。至次日,将第12兵团合围于以双堆集为中心、纵横各7.5千米的区域内。27日,黄维集中4个主力师向东南方向突围,被击退。其第85军第110师师长、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在突围中率部起义。此后,黄维调整部署,以村落为基点,用坦克、汽车及大量器材构筑了许多掩体,形成环形防御阵地,转入固守。

中原野战军适时改变战法,采取坚决围困,稳步攻击,攻占一村,巩固一村,逐个歼灭的战法;同时进行大规模近迫作业,逐渐构成完整的进攻阵地。从12月6日开始,全线发起攻击。以第4、第9、第11纵队及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编成东集团,由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指挥,攻歼双堆集以东第10军和第14军残部;以第1、第3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编成西集团,由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彭涛指挥,攻歼双堆集西北第10、第85军各一部;以第6纵队、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及陕南军区第12旅编成南集团,由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治委员杜义德指挥,攻击双堆集以南第85军等部。激战至12日,将第12兵团进一步压缩在双堆集南北5千米、东西1.5千米的狭长地带。

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以8个纵队共20个师(旅)的兵力部署在徐州以南夹沟至符离集之间正面宽50千米、纵深30千米的地域内,设置了3道阻击线,将11月26日开始由徐州南进的国民党军第2、第16兵团阻止在孤山集、褚兰一带。另以5个纵队于11月25日南下,求歼固镇地区的第6、第8兵团,但因该两兵团已先行南渡淝河,仅歼其后尾2000余人,占领蚌埠以北曹老集车站。

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三路会师打通津浦铁路的计划失败后,决定放弃徐州,由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团避开华东野战军的正面阻击,绕经萧县、永城南下涡阳、蒙城,先解救第12兵团,然后一起撤到淮河以南;由刘峙率徐州“剿总”机关乘飞机移驻蚌埠,指挥第6、第8兵团北进策应。同时,令华中“剿总”抽调第20、第28军增援蚌埠。11月30日晚,杜聿明率3个兵团和徐州地区党政机关人员并裹胁部分青年学生约30万人,沿萧县、永城公路仓皇撤退,人员众多,车辆拥挤,混乱不堪。12月2日,在萧县西南孟集地区宿营整顿。

对于国民党军放弃徐州,中共中央军委早有预料,指示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要预作防备。徐州以南的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发觉杜聿明集团西撤后,立即展开追击,并同时报告野战军指挥部。12月1日,华东野战军以10个纵队另2个独立旅,实行多路、多梯队跟踪追击、平行追击、迂回拦击。至3日拂晓,在孟集地区追上了杜聿明集团。迂回部队前出到永城东北,封闭了该集团向永城的逃路。

正当杜聿明集团准备天亮后继续向永城撤退时,蒋介石令其改向永城以东濉溪口方向攻击,协同第6兵团南北夹击中原野战军,以解第12兵团之围。杜聿明虽感不妙,还是改向濉溪口逐次攻击前进。华东野战军则实行北、东、西三面攻击,南面阻击,至4日拂晓将杜聿明集团合围于陈官庄、青龙集地区,并在6日歼灭了向西突围的第16兵团,仅孙元良率少数人脱逃。

中原、华东两野战军经过近20天的紧张战斗,在相距60千米的地区内,分别包围了第12兵团和杜聿明集团,但要一举全歼,尚需时间和增加兵力。而由华中增援徐州的国民党军2个军已到浦口。针对这一情况,总前委决定从华东野战军抽调第3纵队、鲁中南纵队南下,会同中原野战军集中兵力首先消灭第12兵团;以华东野战军10个纵队继续包围杜聿明集团,防其突围;另以2个多纵队在蚌埠以北地区阻击第6、第8兵团北援。刘伯承说,这就叫吃一个(第12兵团),挟一个(杜聿明集团),看一个(第6、第8兵团)。

12月12日,刘伯承、陈毅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规劝黄维不要再作绝望的抵抗,立即放下武器投降。同时,以华东野战军第3、第13纵队加入南集团,并改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指挥,以鲁中南纵队为预备队。准备以南集团为主,结合东西两集团直捣双堆集核心阵地。黄维拒绝投降,仍图作最后抵抗,以待援兵。人民解放军各攻击集团于13日发起攻击,战至15日,全歼第12兵团,俘黄维。

全歼杜聿明集团,战役胜利结束

国民党军第12兵团被歼后,第6、第8兵团仓皇撤回淮河以南。第1“绥靖”区部队也在12月9日放弃淮阴、淮安南撤。杜聿明集团处于外无援兵、内缺粮弹的绝境。这时,在华北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已经发起了平津战役。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地区的国民党军南下,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在一段时间内对杜聿明集团只作围困不作最后歼灭的部署。据此,华东野战军以8个纵队采取纵深配置,边围困边轮番休整;以7个纵队部署于夏邑、永城、濉溪口一线,进行战备休整。中原野战军各纵队位于宿县、蒙城、涡阳地区休整,作为歼灭杜聿明集团的总预备队。同时,对杜聿明集团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反复广播毛泽东为淮海前线司令部撰写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成批的国民党军士兵向解放军投诚,20天内即达1.4万余人。但杜聿明仍拒绝投降。

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举行陈官庄战役,对杜聿明集团发起全线总攻。第3、第4、第10纵队和渤海纵队及冀鲁豫军区2个独立旅为东集团,归第10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刘培善指挥,由东向西攻击;第1、第9、第12纵队为北集团,归谭震林、王建安指挥,由北向西南攻击;第2、第8、第11纵队为南集团,归韦国清、吉洛指挥,由南向东北攻击。7日,攻占第13兵团司令部所在地青龙集等20余处据点,迫使第13兵团退入第2兵团防区,从而打乱了杜聿明集团的防御体系。9日,该集团在飞机施放毒气掩护下,连续向西突围。华东野战军加强西线兵力,并从四面八方向心突击,穿插分割,迅速攻占了陈官庄敌军核心阵地。战至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化装逃脱。至此,淮海战役结束。

战役期间,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原局和冀鲁豫分局全力组织支前工作。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日夜活跃在战场上。支前民工(包括随军民工、二线转运民工和后方临时民工)共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 8539只,汽车257辆,由后方向前线运送弹药730万千克、筹运粮食4.8亿千克,由前线向后方转运伤员11万余名,有力地保障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

淮海战役历时66天。人民解放军在战场总兵力少于敌军的情况下,及时把握决战时机,精心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实行大规模运动战与大规模阵地战相结合,将敌军分割成几大块,逐步转移兵力,形成局部优势,分批予以歼灭,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在淮海地区歼灭国民党军刘峙这个主要战略集团的决心。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使国民党政府的政治中心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完全暴露在人民解放军攻击矛头之下。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楼主| 丑小鸭 发表于 2022-4-14 15: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背景:

这段历史现在讳莫如深,只能从些许缝隙中一窥一二。

在电影《大决战》中,有一段毛主席的略带生气的话:林彪不南下,粟裕不过江。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

1948年初,中共中央确定1948年全年战略方针是:东野南下北宁线作战,陈毅粟裕组建渡江集团到蒋的敌占区,迫使蒋在中原的集团回收,减轻解放区的压力。

曾经有一段时间(2个多月,1948年1月-3月),粟裕组织叶(飞,一纵)、王(必成,六纵)、陶(勇,四纵)三个纵队为渡江南进做各种准备工作。最后因为粟裕一封3000字的“斗胆直陈”信而不得已告终。今天很多史料特别是很多网友对那段历史再次回顾时,都说是粟裕及时纠正了毛泽东的错误,毛泽东对粟裕杰出建议表现出高度欣赏,欣然同意粟裕的建议。并且把陈毅从粟华野调到中野,让粟放开手脚独自指挥,实际上的过程却很曲折。

事情还得从1948年1月说起,粟收中央密电:““关于由你统率叶、王、陶3 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问题,我们与陈毅同志研究有三个方案。....”粟裕一看着急了,立即召集叶飞等人进行研究,后复电中央,说最近即行动恐较困难,遂对行动时间提出两个建议:

即将叶、王、陶纵调至陇海线附近继续休整一个半月,至3 月下旬出动;
2. 叶、王、陶各纵照目前部署随南下参加一二个战役,3 月中旬起休整一个半月或两个月,5 月中旬出动。并说以第一方案为最好。毛也复电:完全同意第一方案。并针对渡江路线,渡江方式、后勤保障等开始布置工作。毛甚至开始准备组建东南野战军,陈司令兼政委。粟拟任副司令兼副政委,毛泽东还令刘邓、陈谢主动攻击汉水、郑潼两个方向攻击,以免国军打扰粟部休整。

正当紧锣密鼓准备工作到了3月份,粟裕突然向陈毅提出他不想去了,并且粟裕一下给出了不下8条理由:

从今后战争来看,我军必须建立强大火力的野战部队才能同国军进行战略决战,在这个时候跃进江南,与前者背道而驰!
过去两年之所以能将国军成建制歼灭,主要依靠了强大的火力,而这些离不开解放区大后方的支援。到了敌后这些优势荡然无存,落得大别山一样的困境,很难再同江北协同作战。
如果不在江北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急于跃进江南,也很难化中原为华北。
到江南作战纯粹是把一个重装备运用已很熟练、围歼敌人能力很强的部队变成游击队,避我之长,扬我之短。
即使渡到江南,也不会吸引蒋军回防,不会让主力放弃机械化到江南作战,不会让白崇禧再回广西,最多派二三流部队,这样并不能减轻中原压力。
跃进江南并不轻松,一路估计要丢5万人马,白白损失并不值得。
根据他的江南斗争经验,在江南作战一旦撤退就要丢重装备,会逐渐减弱战斗力。
到江南会“与民争食”,将使10万大军难以立足。
........

当然粟裕的这些理由有的也是从叶飞、王必成、陶勇处得到的,或许说是他们的竭力反对,才导致粟下决心也要拒绝中央这一战略。

陈毅一下被说蒙了,几天细想一下两边都有道理。一连好多天恍惚,但是有一点他清楚,他很了解粟裕风格,如果一旦粟裕自己都对自己没信心的话,这仗就没法打了。

但是毛那边他没办法交代,他觉得最好是置身事外,让粟裕自己去和主席说。当然他的外交天赋再次显露出来:“你的建议很重要,要鼓足勇气大胆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告。” 很多资料说粟在陈这得到了支持,信心大增,但是看不出陈给了他什么支持。

粟很聪明,他知道陈老总这里行不通,转而去说服刘邓。他发了长长的电报,并用国军的口吻加上“请钧座予指正”。刘邓心知肚明,这么大的事也决定不了,立即回电并抄送中央:“照现在的情况看来我们担心的是过江很少把握。....如果过江与自身准备尚不充分,则以退出几个月为好……如果粟部迟出,加入中原作战,争下多歼灭些敌人,而后再出,亦属稳妥,亦可打开中原战局。”显然可以看出刘邓并不是很支持粟裕的理由,他们意见就是粟要是没准备好,还是不去的好,留下来稳妥点,最起码不至于出大篓子。在粟向中央发出“斗胆直陈”信后,毛的心情可想而知。

毛主席立即要陈、粟来城南庄把事情讲清楚,不仅要向他讲清楚,还要向刘朱周任四大书记讲清楚。陈毅怕了,借口开会离不开,毛紧急电:“请你们两人提前于卯感赶到中工委会晤。” 具体陈毅和粟裕向中央汇报情节,《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一书中曾经活灵活现当时场景,陈毅把问题都推到粟裕头上,叫中央问粟裕,粟裕就大谈江北优势和江南弱势,但是不知道书中哪些属实。

但是会后的中央的一系列调整让整个华野倍感压力,包括粟裕。

借调陈毅,借组建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名义让他到中野办公,其实就是剥夺了他的华野指挥权。粟裕很吃惊,这不是自己害了陈毅嘛,赶紧求情。毛好像早已准备好一样说,好吧,保留他的华野职务,但必须马上从华野走人。这里说修理陈毅估计很有争议,但是笔者认为确实是这样,从后期9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陈毅都没有参加或许可以看出倪端。
让粟裕代陈毅指挥华野,但是布置了难题,马上消灭第五军等。笔者的解读就是,你粟裕不是说不过江,要留在中原打大仗嘛,那好,抓紧给我清掉第5军等部。还且还有时间限制,在4-8个月内。当然粟也立了军令状。
加强各战区分局工作报告制度,特别是各区决策层的策略和政策实施,并开展大范围自我检讨。“没有全盘的策略观点与政策观点,中国革命是永远不能胜利的,最可怕的是领导同志的自满自是,自己缺乏策略观点与政策观点,而又对中央的指示熟视无睹....”
派朱德总司令到华野“指导工作”,朱德在华野反复强调执行政策,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许多问题可以妥协,政策纪律上的问题一点不能妥协。”
华野赶紧把朱德总司令讲话印成小册子,开展内部整训,立即结束休整南下,然后拉开了豫东战役的序幕。从中央的手段中可以看出,在粟(含叶王陶)拒绝过江后,中央对陈毅和华野是非常不满的,白白休整了两个月耽误了时间不说,也破灭了毛泽东自己认为很得意的提前渡江战略

最后,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并要粟裕立下军令状要在中原地区配合刘邓打几个大仗,主要为歼灭邱清泉及胡琏部队。

1948年7月13日,中共中央致电中原局刘邓并告粟裕兵团三位领导人粟裕、陈士榘、唐亮:粟兵团应现地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五军、十八军不走)。

豫东战役:

1948年6月至7月,华东野战军西线部队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攻占河南省会开封,并在睢县、杞县地区歼灭区寿年兵团。

豫东战役

第一阶段:占领开封,全歼开封守军整编第66师等,攻占开封之后,华野自知无法守住,立即撤退;

第二阶段:围歼区寿年兵团,歼灭来解开封之围区寿年兵团部及整编51师等,活捉兵团司令区寿年和师长沈澄年;

第三阶段:打击黄百韬兵团,在围歼区寿年兵团的过程中,黄百韬兵团及邱清泉兵团战役第三阶段给予黄百韬兵团以打击后成功撤退。

黄、邱二兵团来势汹汹如果华野西线兵团不及时撤退极有可能被黄、邱二兵团黏在豫东无法脱身,攻守易势,华野已经连续作战20余天,身体已经极度疲劳,撤出也成为唯一选择。

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粟裕、陈士榘、唐亮,主要参战部队是后来的华野1、3、4、6、8、10纵)和中原野战军一部,连续作战20天,歼灭国民党军1个兵团部、2个整编师师部、4个正规旅、2个保安旅,连同阻击战共歼灭国民党军9万余人。一下子让中央对华野刮目相看,中央也认识到了粟裕的指挥能力同意其不渡江在江北决战的方针。

此战有几点说明:蒋介石的作战意图,集结大兵团与共军决战,在解放军占领开封后,即命令区寿年、黄百韬、邱清泉前来解决开封,实际上要集中大兵团与好不容易才现身的解放军部队决战,豫东战役如此、辽沈战役如此。

出乎蒋介石预料的是,豫东战役粟裕脱身如此迅速,辽沈战役林彪如此快速的31小时即攻下锦州。



淮海战役的设想:

1948年9月21日济南失守后,国民党方面,国军总部以为华东野战军需要长时间休整,未能料到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役损失不大,能迅速南下进攻徐州,结果大意轻敌。

9月24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战役、海州国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这一计划符合中共“歼敌于长江以北”之指导思想,随即得到批准。这就是中共原来预定进行较小规模之淮海战役。

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电告华野,提出设想:

歼灭黄百韬兵团,占领新安镇,枣庄,临沂等地;同时,中原野战军应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元良兵团,以减轻华野阻援的压力。

中野以极小代价占领郑州,开封后,对战役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刘伯承李达等牵制张淦三兵团、黄维十二兵团,迟滞了华中国军向徐州战场的东调。

1948年10月27日,中野主力四个纵队由郑州东进进入徐蚌战场,相机行事,此时,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已经发展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战役,小淮海发展为大淮海。故此,粟裕提出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次日,毛泽东回电称“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粟裕为迷惑国军,特意在山东开了十几台大功率电台,不停向外发出指令,国军误认为华东野战军主力依然在山东。使徐州剿匪总司令部部署调整、兵力调动也趋缓慢。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共约15万人,以及部分地方部队与华东野战军共同进行淮海战役,参战兵力达到60万人。实际上,约50万解放军开始从不同方向秘密夜行,在国军不知情下扑向徐州。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官刘峙作战无能,故在战斗前,国军布阵极为不利,与解放军作战处于被动及被分割攻击。国军尚未按“徐蚌会战计划”南移,1948年11月5日,刘峙见国军各兵团均已报告在正面发现解放军主力有扑向徐州之势,便遵从蒋介石之意,将徐州周边部队向徐州收缩靠拢,然后再图向淮河一线撤退。命令黄百韬第7兵团、李弥第13兵团退回徐州东郊,经蒙城向蚌埠调动的孙元良第16兵团经宿县北上退回徐州,邱清泉第2兵团退回徐州西郊,死守徐州。1948年11月6日,国军调动华中剿匪总司令部的12兵团进至太和、阜阳地区东援,徐州、蚌埠战场国军兵力增加到70万人。

淮海战役前国军部署:

在济南失守后,1948年10月,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开始收缩兵力,国军集结了4个兵团(第2、第13、第7、第16兵团)和4个绥靖区(第3、第4、第1、第9绥靖区)部队25个军共约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利用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组成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蚌埠之“一点两线”防御阵线,加强防守中原和华东地区,采取战略守势。

10月底,共军中原野战军进攻郑州,国军忧虑其可能会与华东野战军在江淮地区会合,为巩固江淮,屏障南京,1948年10月29日,国民党参谋总长顾祝同和国防部长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按照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崇禧提出“守江必守淮”之指导思想,提出两种作战方案:

一是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做战略防御;当共军南下时,即集中全力,寻机与共军决战。(郭汝瑰回忆录)

二是放弃徐州,退守淮河进行河川防御。同时,为解决兵力不足,将辽沈战役后驻留葫芦岛的第三十九军、第五十四军转至蚌埠,支援徐蚌战场。尽管这次会议商定采用第一种作战方案,但直至徐蚌会战开始,国民党仍没有确定作战部署,蒋介石更倾向于第二种方案,在淮河一带击破共军主力,“来争取第二线战略配置的时间”。至11月5日,顾祝同在徐州召集刘峙、邱清泉、黄百韬、李弥等开会,方确定部署按第一案,主力沿津浦路排开。

在指挥官人选上,蒋介石希望白崇禧担任总指挥,但白崇禧认为国军布阵完全陷入被动,于是坚决推辞。在前方指挥机构人选方面,蒋又希望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杜聿明能指挥这场战事,但杜聿明已于1948年10月15日被紧急调往东北剿匪总司令部。蒋一时无信任人选可派,于是以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来指挥这场战役。从白崇禧拒绝指挥,到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只有6天时间。

其实也就是说:国民党的意识是准确的,东北战场辽沈战役正在进行,华东野战军攻下济南城,一切迹象已经表明,接下来就是中原、华东战场的又一次决战,双方谁都在空气中嗅到了紧张的、即将决战气氛,共产党在调兵遣将、国民党也在调兵遣将。共产党准备攻,消灭徐州军事集团,国民党准备守,守住南京江北门户,淮河流域。双方可能意识到这是一场决定双方未来命运的战斗,双方把附近能够动用的力量都调动起来了。

蒋希望白崇禧指挥,白坚辞;希望杜聿明指挥,东北危急,杜被紧急调走;刘峙临危受命也好,赶鸭子上架也好,历史已不能改变。

中共中央发文严厉要求华东局、北方局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中共军事后勤的鼻祖之一杨立三到华东指导后勤工作),战役中成立总前委,协调两军作战,东北的物质从辽东本岛源源不断运到山东半岛。

参战部队:

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加四个旅,40多万人)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豫东战役后一直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任副司令员)

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副政委谭震林

参谋长陈士榘

政治部主任唐亮

副参谋长张震

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后勤部长刘瑞龙

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第一、第二、第三师)

第三纵队代司令员孙继先、政委丁秋生(第八、第九师)

第四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郭化若(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师)

第八纵队司令员张仁初、政委王一平(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师、二十四师)

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师)

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炮一、炮二、炮三团、工兵团、骑兵团、坦克大队)

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委雷经天

第35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第103、104、105师)

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傅秋涛

苏北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委陈丕显

冀鲁豫军区司令员赵建民、政委潘复生(独一、独三旅)

江淮军区司令员陈庆先、政委曹荻秋(第三十四、独立旅)

山东兵团

司令员许世友(未参战)

政委谭震林(兼)

副司令员王建安

参谋长李迎希

政治部主任谢有法

第七纵队司令员成钧、政委赵启民(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师)

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治、政委刘浩天(第二十五、第二十六、二十七师)

第十三纵队司令员周志坚、政委廖海光(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师)

鲁中南纵队司令员钱钧、政委张雄(未参战)(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师)

渤海纵队司令员袁也烈(新一、新十一师)

苏北兵团

司令员韦国清

政委陈丕显

副政委吉洛(姬鹏飞)

参谋长覃健

第二纵队司令员滕海清、政委康志强(第四、第五、第六师)

第十一纵队司令员胡炳云、政委张藩(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

第十二纵队司令员谢振华、政委李干辉(第三十五、第三十六旅)

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三个旅,近20万人)

司令员刘伯承

政委邓小平

副司令员陈毅、李先念

副政委张际春

参谋长李达

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第一、第二、第二十旅)

第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王维纲(第四、第六旅)

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第七、第八、第九旅)

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二十二旅)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旅)

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成芳(第二十六、第二十七旅)

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霖芝(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

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独立旅)

豫西军区司令员 曾希圣、政委张玺(独立旅)

陕南军区司令员 刘金轩、政委汪峰(独立旅)



淮海战役

第一阶段:歼灭黄百韬兵团

华东野战军按计划于1948年11月6日夜间发起淮海战役,各部队向预定目标开进,发现国军正在收缩,当即转入追击。黄百韬第7兵团因奉令等海州第9绥靖区的第44军西撤,推迟到11月7日西开。华东野战军借此延误,追上正在渡大运河的第7兵团,负责殿后之第7兵团第63军、第100军83师被迅速歼灭。黄百韬见势不妙,希望李弥第13兵团协助撤退。李弥拿出刘峙命令,执意按计划回撤,拒绝援助。

11月6日夜,中野1纵向湖庄、施庄、张阁等地的国军55军181师发起进攻。11月7日,中野1纵包围张公店国军55军181师。

11月7日 华野4纵占领邳县,歼灭国军掩护部队一部。

11月8日 华野7纵攻占韩庄至台儿庄之间的万年闸,歼灭国军59军1个营。下午,防守运河一线之第3绥靖区四分之三以上之官兵(第3绥靖区59军2个师、77军1个半师共23000余人),在中共地下党员、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举行贾汪起义。

当时微山湖以南为第三绥靖区,为西北军冯治安任司令长官,蒋对地方军阀收编的部队不重用,何基沣、张克侠又是早期脱党的中共党员,淮海战役前又跟共产党取得联系,示曰:按兵不动,关键时刻起义。

起义前,据闻,何基沣在部队,张克侠一时无法脱身,临起义才赶到部队。两人都跟冯治安面陈蒋之不信任,未来之前途。冯知晓二人之行动,但没有随何、张二人一起。冯因此事此后也失去蒋之信任,1954年在台湾去世。

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都留到大陆,据闻,被俘的国民党将领(有特赦的)见到他们,从不正眼相看,此三人也不答言,只有默默走开。

贾汪起义之后,山东兵团通过第3绥靖区防地南下。11时,中野3、9纵一部赶至张公店,配合1纵向张公店发起总攻。在炮兵支援下,1纵1旅突破国军阵地,国军分路突围,被1纵追击歼灭。俘55军181师师长米文和以下6000人。黄昏,华野4纵12师36团在运河车站以北的八家杨村与国军100军44师部队遭遇,双方激战一夜,天明后4纵主力赶到将44师2个团击退,逼近运河铁桥。国军25军在过运河时也遭华野打击。午夜,9纵在埝头集追上国军63军后卫2个团,27师即向其迂回包围。战至拂晓,将国军2个团歼灭。63军撤向窑湾。

11月9日 华北野13纵38旅对国军山头要塞阵地发起总攻,两次进攻均遭失败,仅占领3、5号阵地。在国军反击下,又丢掉3号阵地。

11月9日黄昏,华野8纵23师69团在运河车站俘国军200多人,随后向桥头进攻,国军顽强抵抗。战至天明,8纵后续部队赶到,将国军44师130团全部、131、132团各一部共2700多人歼灭,占领运河铁桥。国军63军一部乘船渡运河,被11纵33师击退。当夜,华野1纵开始向窑湾外围进攻。1师2团攻占小上窑村,国军撤入窑湾。2师进攻时遭国军较大杀伤。经一夜战斗,1纵肃清外围,将63军余部近10000人包围于窑湾镇内。

11月10日 华野7、10、11纵占领宿羊山,向碾庄西南穿插。黄昏,华野13纵向曹八集外围发起攻击,在炮兵支援下,经半小时战斗,肃清外围。深夜突入村内与国军44师展开巷战。国军封锁突破口,歼灭华野突入的1个营。10日,解放军先头部队、山东兵团主力,歼灭第7兵团西撤之先头师,切断第7兵团退路。

此时徐州南方战况,由于宿县之孙元良第16兵团北撤徐州,而协防宿县之刘汝明第4绥靖区也向南撤。同时命令邱清泉第2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由徐州向东攻击,为黄百韬第7兵团解围。

由于刘峙指挥慌乱,蒋介石决定1948年11月10日把杜聿明调回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具体负责指挥作战。

11月11日凌晨3时,华野13纵114团再次向曹八集发起攻击,再次被国军封锁突破口击退。115团向曹八集南门进攻,112团也于中午在炮火支援下投入战斗,突入曹八集。国军向南门突围,被115团歼灭1个营,战至下午,国军44师被歼灭,2500多人被俘,师长刘声鹤自杀。下午16时,1纵以重炮向窑湾镇猛轰,主攻的1师方向即有榴弹炮6门、山炮5门。1师随即从小东门突入镇中,国军连续组织三次反击,均被击退。63军以十余门火炮向1纵射击。1师2团5连攻至63军军部只剩20多人,但俘虏军部的国军200多人。军长陈章以下100余人跳河突围被击毙或淹死。152师组织突击队向东南方向突围,被击退。战至凌晨,1纵歼灭国军63军13000余人。11纵于同日向大许家、单集等地进攻。10纵占领韩庄,向徐州方向佯攻。4纵占领碾庄以北的大杜庄、太平庄。晚上,6纵向张庄的国军44军1个团发起进攻,遭国军顽强抵抗。战至半夜,只占领1个集团地堡,歼灭1个排,又打了1个小时,占领村东南角2间民房。

第7兵团渡过大运河后,走到碾庄时,第64军军长刘镇湘建议,依靠第13兵团在碾庄留下的军事工事,与解放军大战一场。同时,国防部发来电,称可交战,如能击退敌人再走亦可,这样第7兵团就在碾庄犹豫了一天,最后决定迎战解放军。结果解放军行军速度超出预料,在一日之内,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就攻占碾庄与徐州之间曹八集等各据点要道,11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

11月12日 华野6纵继续进攻张庄,国军由碾庄车站和附近村庄出动增援,经一天激战,6纵击退国军5次进攻,双方形成对峙。至黄昏,张庄国军向北突围,遭17师51团打击。6纵又对王家集发起进攻,在国军抵抗下进展缓慢。战至天亮,突破前沿,国军向王庄撤退。6纵即占领王家集。同日8纵向64军唐家楼阵地进攻。2个团突入村内后,经一夜激战,占领半个村庄,但遭重大伤亡。同日,徐州国军以8、9、5、70军,配属几百门炮,数十辆坦克,在空军支援下向东全线进攻。8军攻击寺山口、团山,一天发起十余次冲锋,与10纵28师发生激烈战斗。同日,中野4纵11、13旅向津浦线符离集、李庄车站发起攻击,与国军41军124师战斗一夜,占领两个车站。3纵开始向宿县发起进攻,9旅占领西关,随后向南关进攻,炸毁了铁路桥。

11月13日拂晓,国军空军对团山、安子村10纵阵地猛烈轰炸,8军也集中重炮猛轰。10纵部队被迫撤出阵地。国军237师占领团山。中野3纵完成对宿县西、南方向的包围。8旅炸毁城北九孔桥后,击退宿县国军装甲列车和徐州开来的一列军车,包围东关军营。7旅也于拂晓赶到宿县投入战斗。国军第5军沿陇海线以南向10纵大庙、姚庄、马庄阵地发起攻击,早晨,5军200师以猛烈炮火轰击,摧毁桥头堡,随后发起进攻,经激烈战斗,被击退。下午,国军由北面安子村方向出动坦克6辆,先佯攻10纵88团阵地,然后利用芦苇掩护向82团阵地进攻,摧毁重机枪工事,占领桥头阵地。82团发起反击,又夺回桥头阵地,但伤亡重大,当晚撤出阵地。国军96师同日在装甲车配合下,向邓家楼阵地进攻。连续三次冲击均被11纵31旅击退。黄昏时,国军96师集中山炮营全部炮火,向邓家楼村密集射击,发射几个基数的炮弹。随即再次发起进攻,31旅守军向后撤退。同日,华野6纵进攻王庄,遭国军空军空袭,被迫推迟进攻。8纵2个团在唐家楼连续击退国军9次反击,有1个连只剩4人。经整日激战,歼灭国军475团大部和前来增援的7个班,占领唐家楼。20时,6纵以炮火准备10分钟后,向王庄发起攻击,16师47团经3小时战斗,攻占2个集团堡,突入村内,49团也在东面突破,占领部分房屋。国军退至村西顽强抵抗,并向49团发起反攻,被击退。47团随即迂回占领村西。国军余部向北突围。与此同时,9纵攻占碾庄车站以南的徐井涯村,并向碾庄车站进攻。国军44军军长王泽浚被炮弹炸伤。同日,中野4个纵队包围宿县。

11月14日早晨,国军第8军在坦克配合下,向华野10纵解台子西南的小新庄阵地发起进攻。连续几次进攻被击退。战至14时,10纵守军伤亡重大,无力再战,分三路向北突围。国军随即在坦克支援下向解台子进攻,守军以爆破方式炸毁坦克3辆,双方激战至黄昏,国军三面包围解台子,华野守军伤亡过大,被迫突围,1个连只剩不到20人。解台子战斗,国军损失600余人。当夜,华野10纵向团山的国军第8军42师发起反击,占领团山附近2个村庄。8军在炮火支援下与10纵反复争夺,付出重大代价后夺回2个村子。在碾庄方面,6纵、13纵在炮兵配合下猛攻彭庄国军100军余部5000多人,100军军长周至道负伤,副军长杨诗云被俘。同日,国军107军军部及260师6000余人在睢宁县邢圩被苏北兵团包围后投降。同日,中野4纵进至徐州以南的三铺,与国军41军122师交火,国军向徐州撤退。当晚,中野3纵7、8旅向宿县东关发起进攻,8旅22团击败国军顽强抵抗,占领兵营,俘国军一部,其余退入城内。宿县国军随即以装甲车掩护步兵发起反击,22团击毁一辆装甲车,击退国军进攻,控制东门桥头堡和东门桥。23团占领宿县火车站,与22团会合。至此,3纵占领城外四关,完成对宿县的包围。



11月15日夜,华野2纵在房村与国军74军遭遇,双方发生激战。17时,中野3纵向宿县发起总攻,以炮兵轰击半个小时,工兵连续四次爆破,将小东门炸开缺口,7旅19团冲上城墙与国军展开近战,经40分钟战斗,控制突破口。后续部队突入城内与国军展开巷战。国军以装甲车在东大街封锁3纵前进道路,从西门攻击的9旅25团伤亡较大。9旅以火箭筒摧毁暗堡,架桥登上城墙,在西门内抵抗国军三面反击,战斗非常激烈。至后续部队赶到,击退国军。随后由西大街向纵深发展,占领县政府。23时,各部在城中心会师。国军津浦路护路司令、中将张绩武及司令部人员300余人退守西南角的福音堂。3纵在城墙上以山炮轰击福音堂钟楼,7旅19团发起攻击,国军向南门突围被阻,大部被俘。至第二日凌晨3时,攻克宿县,俘张绩武以下12000人。与此同时,豫皖苏独立旅和豫西军区部队攻占固镇。控制宿县至固镇间100公里铁路线。国军第8兵团随后夺回固镇。至此,共产党军队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之退路。在蚌埠,以第9绥靖区改组建第6兵团,以第4绥靖区改组建第8兵团,两兵团将协同沿津浦铁路两侧向宿县推进。

鉴于淮海战役规模越打越大,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成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统筹华东、中原区事宜,邓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总前委成立后,中原野战军指挥部驻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文昌宫成为总前委驻地。蒋介石下令黄维第12兵团及蚌埠之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向北推进,重占宿县。


总前委合影(拍摄于1948年12月17日)
至此,徐州、蚌埠战场国军兵力增加到80万人,而据《国民党视角下的大决战》,实有兵力50多万。

11月16日夜,华野2纵在炮兵支援下向王塘发起进攻,突击部队在冲锋时伤亡很大。第二梯队突入村内,战至凌晨4时,歼灭王塘国军74军1个营,李村的国军随即撤退。同日,7纵、10纵、11纵在国军正面进攻下撤至大许家以西。碾庄方面,6纵向前后黄滩的国军44军发起进攻,黄昏时开始炮击,随即17师在特纵坦克配合下向前黄滩进攻,被国军击退,形成对峙。

11月17日上午,国军74军以重炮轰击李村,随即以2个团兵力在7辆坦克掩护下,从两个方向向李村发起进攻,连续三次攻击被华野2纵6师击退。6师16团从王塘向74军侧翼攻击,12纵也以炮火支援,74军撤回潘塘。苏北兵团即向潘塘进攻。国军以70军96师及32师车运增援潘塘,于黄昏投入战斗。与此同时,6纵在2辆坦克配合下,再次向黄滩发起进攻。24时,6纵发起总攻。以炮兵摧毁国军前沿大多数工事,随即发起冲锋。53团占领前、后黄滩之间1个小聚落。49、52团经1小时战斗占领后黄滩。


淮海战役歼灭黄百韬兵团
11月18日晨,华野苏北兵团从潘塘撤退,国军以1个团在装甲车配合下向潘塘以南二陈集方向追击,在遇苏北兵团拦截后撤回。6纵将前黄滩的国军分割成三部分,在炮兵支援下发起围攻,双方战斗异常激烈。战至下午,6纵占领前黄滩,歼灭国军44军,军长王泽浚被俘。9纵连续两天进攻碾庄圩南面,均被国军击退。同日,国军12兵团进至蒙城,10军18师侦察部队在涡阳县以南的西阳集与中野小部队遭遇,夺取中野部队辎重。黄昏,18军11师在蒙城以西强渡涡河,被1纵8团击退。又以1个营兵力在上游二次强渡,占领北岸黄家。1纵2旅4团向黄家反击,突入黄家激战一夜未能击退国军。4团2个营伤亡惨重,被迫于第二日下午退出战斗。

11月19日 国军第2兵团向大许家、狼山、鼓山一线进攻,第13兵团向团埠、麻谷子一线进攻,遭华野顽强阻击。170师进攻麻谷子,激战一昼夜无进展。22时,华野集中上百门重炮向碾庄猛烈轰击,发射炮弹数千发。随后4、8、9纵向碾庄发起总攻。9纵为争夺南门外小桥,在国军火力封锁下伤亡重大。随后又实施徒涉,突破第一道圩墙,国军用火力封锁道路,组织反冲锋,双方战斗十分激烈。8纵一部也前来加入战斗,经4小时激战,突破第二道圩墙,突入碾庄圩内与国军展开巷战。与此同时,8纵占领碾庄圩东南小学校后,经半小时战斗突破第一道圩墙,向纵深发展,遭国军顽强抵抗。同日拂晓,国军18军在蒙城以东渡过涡河,占领车家、马家中野1纵2旅5团阵地。2旅反击失败,黄昏后转移到板桥集二线阵地。

11月20日凌晨2时,碾庄国军向华野8纵发起大规模反击,被击退。8纵随后突破第二道圩墙,国军向北撤退。9纵占领国军兵团部,至此,华野俘碾庄国军10000余人。4纵包围碾庄圩正北的尤家湖国军25军40师余部4000人。同日,国军以空军投掷500磅航弹和燃烧弹轰炸麻谷子,13兵团也以炮兵向麻谷子猛轰。随即,8军42师在战车掩护下向麻谷子进攻,遭7纵21师猛烈反击。经一天战斗,7纵放弃阵地撤退。

11月21日上午,华野4纵集中火炮29门,在特纵4辆坦克配合下,于16时30分开始向尤家湖进攻。经30分钟炮击,将国军前沿地堡大部摧毁。随后坦克引导步兵冲锋,突入尤家湖村内,双方展开短兵搏斗,战至19时30分,歼灭国军40师4600余人,其中俘4100人。同日黄昏,9纵26师76、78团向大院上进攻,8纵和9纵77团向小院上进攻。8、9纵集中所有炮火猛烈轰击,随即发起冲锋,在国军抵抗下伤亡很大,激战一整夜,至第二日上午10时,9纵攻占大院上。






攻击黄百韬兵团


11月22日 华野8、9、4纵进攻小费庄和吴庄。战至黄昏,国军向西突围,华野发起追击,黄百韬自杀(一说被击毙),64军军长刘镇湘被俘。同日,国军东进兵团攻占大许家。国军东进兵团在徐东攻击作战中,共消耗炮弹120000余发。至此,经17天战斗,华野和中野歼灭国军1个兵团部、8个军部、18个整师,毙伤国军50500人,俘虏96600人,加上起义、投诚,共歼灭国军178000人。


黄百韬
其中华野部队歼灭140000人。战斗中,华野部队伤亡49000余人。

其中黑字部分,大家可注意:

黄百韬为了等9绥靖区(后六兵团,李延年)44军,等了一天,此时华野在大踏步前进,结果44军未到,黄百韬又开拔;
黄百韬兵团走到运河,运河上无浮桥,在黄百韬等待期间也没有,让工兵营架设浮桥,十几万人抢一座铁桥通过,华野先头部队已经追到铁桥了(贾汪起义至关重要,直接把山东兵团快速通过了运河一线);
铁桥另一侧的李弥13兵团,本来黄百韬和李弥商量可否等他,李弥拒绝,导致李弥的阵地空虚被解放军占领;
在碾庄,刘镇湘建议固守,黄摇摆不定,上报,指示可以交战,此时华野已经全部围上来了;
蒋又指示邱清泉、李弥兵团从徐州回师碾庄救黄百韬兵团,意指在碾庄决战。
黄百韬耽误了三天时间,等44军一天,架设浮桥一天,等待命令一天,李弥跑了冤枉路,走了又得回来,指挥部命令又不坚决,令出多门,皆是兵家大忌呀。



第二阶段:消灭黄维兵团




淮海战役歼灭黄维兵团
宿县被中野3纵占领之后,徐州军事集团的难逃路线,或者是他们的退路已经被封死了。所以蒋介石下令黄维第12兵团(从华中赶过来)及蚌埠之李延年第6兵团(原九绥靖区,已撤到蚌埠)、刘汝明第8兵团(原四绥靖区,已撤到蚌埠),向北推进,重占宿县。宿县为什么丢了,因为刘峙命令驻守的16兵团(孙元良部)撤到徐州去了,被中野轻松占领。

在三个兵团重占宿县的过程中,李延年和刘汝明都没有黄维积极,可能李、刘有些畏惧,结局是黄维兵团位置突出,被中野围在了涡河、浍河附近。

11月23日拂晓,国军18军在快速纵队20辆战车、105榴弹炮营、重迫击炮营支援下,向南坪集中野4纵发起进攻,并使用火焰喷射器。双方在杨庄等阵地反复争夺,展开近战,战斗十分残酷激烈。上午两次进攻未果后,18军于下午发起第三次攻击,在猛烈炮火准备后,突破4纵1旅31团正面阵地,4纵两侧部队组织三次反冲锋均未成功,国军向纵深扩张,双方展开白刃格斗,经过逐屋争夺,4纵将国军击退。战至黄昏,18军仍未突破4纵阵地,但4纵也遭到很大伤亡。18军11师于黄昏在侧面的李庄强渡浍河,突破4纵阵地,但随即退回,于晚上在浍河架桥偷渡,迅速展开占领滩头阵地,4纵撤退。

11月24日 国军12兵团18军渡过浍河后向宿县方向攻击前进。11师先头部队在浍河以北公路两侧遭中野部队阻击。中野另以一部占领蒙城。当晚,中野1纵由五沟集,2纵由白沙集,3纵由孙疃集、6纵由曹市镇向东攻击,迂回12兵团背后的双堆集。浍河北岸的中野4纵、9纵和豫皖苏独立旅对后撤的国军进行追击,进攻南坪集。蕲县集的11纵由东向西攻击。

11月25日 华野以6纵控制宿县。下午,国军18军以炮兵猛轰南坪集,然后逐次撤退。国军10军114师也在南坪集东南投入战斗,1个团被冲散。与14军退往双堆集以东忠义集地区。85军也遭到中野攻击,于当晚到达双堆集。

11月26日晨中野完成对12兵团的包围。同日,华野江淮军分区部队和13纵37师攻克灵璧。

11月26日 国军16兵团沿津浦县两侧向孤山、官桥地区进攻,第2兵团向潘塘以南的二陈集、刘塘一线进攻。74军在二陈集、仁和集方向与华野1纵展开反复拉锯。下午,70军以4个营,在4辆坦克配合下攻占鲁中南纵队刘塘阵地。

11月27日6时,国军85军110师2个团从双堆集出发,2小时后通过中野6纵阵地,宣告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廖运周起义,跟进突围的18军11、118师,10军18师在双堆集东南遭中野6纵和陕南军区12旅阻击。国军以空军和坦克支援作战,双方在杨庄展开反复争夺,国军被中野增援部队击退。随即,中野各部向国军12兵团发起进攻,遭到顽强抵抗,其中4纵1旅在张围子遭国军5辆坦克及步兵反击,1个营损失殆尽。双方陷入僵持。4纵及9纵一部向14军猛烈突击,连续占领王庄、丁庄、罗庄等十余个村庄,歼灭14军指挥所。国军以纵深炮火及坦克拦截反击,4纵遭到很大伤亡。同日,国军41军以炮兵向孤山集北面的纱帽山华野两广纵队阵地发射炮弹1000多发,随后发起集团冲锋,在两广纵队阻击下伤亡200多人。战至下午,两广纵队1个团守军伤亡过大,在国军多路进攻下被迫撤出阵地,退守卢村寨、大方山一线。冀鲁豫军区独立旅以20门迫击炮反击国军的进攻,也遭较大伤亡。同日,国军70军分三路向鲁中南纵队进攻,占领官庄、刘庄等6个村庄,向前推进数里。与此同时,华野2、6、11、10、13纵和江淮部队向南撤的国军第6兵团追击。

11月28日 国军16兵团向卢村寨、大方山进攻,以猛烈炮火摧毁华野两广纵队全部阵地,占领卢村寨、大方山。两广纵队随即发起反击,经半小时激战,夺回大方山。下午,国军再次集中炮火轰击大方山并发起进攻,空军在阵地后方投弹,炸毁两广纵队司令部。

同日,华野6纵先头部队渡过浍河,攻占固镇以南、津浦路西侧的张店子等村庄,截断国军第6兵团退路。6兵团于当日下午全力突击,突破6纵阵地,撤往蚌埠。同日,国军12兵团以3个团在12辆坦克掩护下向小马庄中野6纵29团阵地发起数次进攻,战至晚上被击退。6纵发起追击,51团遇国军坦克反击,遭重大伤亡,1个营就伤亡近300人。6纵35团在小杨庄、小李庄的阻击作战也伤亡惨重,增援小杨庄的2个连200多人在国军7辆坦克冲击下,仅剩40多人。

11月29日 华野9纵接替广纵卢村寨阵地,当夜向国军16兵团发起反击,占领瓦房等2个村庄。中野9纵27旅向小张庄发起进攻,经一天战斗,攻占小张庄,歼灭国军第10军1个团。

11月30日 华野8纵占领严庄等地,国军72军以2个营进攻范庄,被8纵包围,被迫撤退。与此同时,徐州国军第2、16、13兵团等部300000人,沿徐永公路向西南方向撤退。中野4纵开始进攻双堆集以北的沈庄、李围子。攻击沈庄的10旅28团遭国军火力重大杀伤,被迫撤回,当夜4纵攻击李围子,又遭失败。

11月30日,杜聿明率领邱清泉2兵团、李弥13兵团、孙元良16兵团从徐州撤退,并向徐州方向突围。粟裕后来回忆这是淮海战役期间,最艰难的时刻。按照情报系统获得的情报(国民党国防部郭汝瑰传出),杜聿明集团可能从徐州向东突围,开始粟裕判断杜聿明会从西向突围。

据闻、突围路线是杜聿明和蒋介石密商之后定的,因为杜聿明怀疑国民党高层有共产党的情报系统渗入,而且杜聿明就怀疑过郭汝瑰,因为杜去郭汝瑰家做客,郭家的沙发打着补丁,杜后来如是回忆:我就已经够节俭的,结果他比我还节俭,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郭是共产党。因此,杜聿明的撤退路线只和蒋商量了。并且杜为了撤退成功并避免被发现(电台都销毁了,也是怕被蒋指挥耽误)

国民党军队撤退后,华野占领徐州。随即以9个纵队不顾国军空军的轰炸向徐州撤退的国军发起追击。

12月2日 中野4纵以10旅28、29团攻击李围子,22旅66团攻击沈庄,国军集中炮火拦阻后续部队,并使用火焰喷射器,致使突击队大部阵亡。66团攻击沈庄也遭失败,转而配合攻击李围子,也被国军击退。晚,华野9纵25师74团在官路口与国军第5军45师一部遭遇,随即发起进攻,国军突出包围,向西撤退。9纵发起追击,于拂晓前在陈官庄以西大回村歼灭国军1个营。

同日夜,华野9纵27师占领薛家湖,接着攻占芒砀山。4纵先头部队10师30团攻击张寿楼,歼灭国军1个连

12月4日 华野8纵到达永城、苗桥地区,鲁中南纵队到达青龙集地区,3纵到达祖楼、王砦,向刘楼、杨小乔方向攻击,4纵到达张寿楼、张新楼地区,其10师向郝汉楼发起攻击,俘国军第8军3个营1800余人,攻占郝汉楼和阎阁。国军第8军1个团在坦克配合下向阎阁反攻,并使用燃烧弹。双方展开逐屋争夺,战斗激烈。附近广纵2个连投入战斗,与4纵击退国军,歼灭800余人。4纵随即向李石林、陈阁方向攻击。1纵到达袁圩,随即向西南的王白楼、孟集攻击,其2师向朱楼国军发起进攻,国军撤退。广纵和冀鲁豫独立旅到达洪河集,10纵到达大回村以南,攻占大回村后,转至青龙集东南地区,2纵到达永城附近,11纵到达涡阳以北,完成对国军杜聿明集团的包围。9纵向山城集、倪小楼方向攻击。同日,国军第6兵团96军向曹老集发起进攻,54军从左侧迂回仁和集。被中野2纵击退。随即在炮兵支援下又向鲍集发起进攻,战车2团20余辆坦克向华野6纵鲍集阵地轮番冲击,并以空军配合轰炸。6纵展开层层阻击。

12月5日 国军第2兵团经两天进攻,进至青龙集以西的陈官庄一带。当晚20时,国军16兵团炮兵将炮弹打光后,部队在坦克配合下开始突围。遭8纵22、23师猛烈阻击,并以炮火向16兵团急袭射击。随后8纵全线出击,经2小时战斗,与友邻部队将16兵团大部歼灭,俘41军军长胡临聪、47军军长汪闸锋,突围成功的散兵在萧县、亳县等地被华野地方武装俘虏。16兵团余部7000余人撤回出发地。

中野经跃进大别山以后,丢弃了重武器导致战斗力急剧下降,为了加快战斗进程,协调华东野战军支援。华野以参谋长陈士榘带队,率领华野3纵、7纵、13纵、炮纵参战。有一段小插曲,陈士榘来了之后,想让中野部队让出一攻击面(小道消息说,陈士榘要求中野部队撤出阵地,并交出指挥权,而且缴获归我们,不交我就回去了,不打了,后来又被追回,合作期间,陈和中野领导打牌,中野领导输了,陈非要该领导钻桌子,不许别人代替,也是够逗的,最后的缴获是归了中野的),西线是以陈锡联3纵为代表的西集团军,东北线是以4纵为代表的东集团军,南线是以6纵王近山为代表的南集团军。最后协调陈士榘加入南集团指挥,并把炮纵放到了南面。

借调到中野的华野3纵、7纵在华野算不上一流主力,尤其是7纵只能捞到狙击的任务,3纵、7纵表现出色,差点抢了中野4纵的风头。

华野13纵,这个解放战争期间建立的胶东部队,仗仗不落——快速通过运河狙击黄百韬,围攻黄百韬的时候又被叫去围攻,追击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集团,助阵中野打黄维他也参加了。

12月6日16时,中野和华野一部向双堆集国军12兵团发起总攻。与此同时,国军第2兵团70军139师向鲁楼发起进攻,经两天战斗,未能进展。

12月8日 华野豫皖苏军区5个团、渤纵11师赶至何集、鲍集地区增援。前后连续阻击12天,3次向后撤退,付出重大伤亡,使国军第6兵团只前进数十里。国军第6、8兵团在战斗中伤亡13000人。同日,国军第2兵团2个师在8辆坦克配合下再次向鲁楼方向发起猛烈进攻,与10纵39师展开激战,10纵以迫击炮、火箭筒向国军坦克抵近射击,经一天战斗,击退国军三次进攻,毙伤2000人。国军随后又以70军32师进攻鲁楼东南的窦凹,以炮兵猛轰窦凹,掩护进攻,双方在窦凹连续激战两日,战斗进入白热化。

12月9日 中野部队猛攻大王庄国军85军23师,双方发生激烈战斗,大王庄战斗反复争夺,甚是惨烈,惨烈程度甚至让驻守小王庄的国军不战而降。

12月10日晚,国军85军23师师部及2个团、216师余部3000余人投诚。随后,中野6纵和华野7纵联合攻击大王庄。双防展开白刃战,国军退出大王庄。中野东集团以6个团攻击杨围子国军14军阵地,肃清外围。

12月11日拂晓,国军14军以坦克、步兵向中野4纵突击队形右翼发起反击,双方在阵地上反复拉锯,白刃格斗,激战达9小时。4纵13旅38团有3个连在国军坦克攻击下全部阵亡,战至下午,国军退回。同日,国军18军以猛烈炮火轰击大王庄1个小时,然后以2个团兵力在坦克掩护下发起反击。双方寸土不让,逐堡逐壕展开空前惨烈的争夺。战至黄昏,华野7纵投入最后的预备队,与中野7纵重新组织进攻,终于攻占大王庄。黄昏,中野4纵在炮兵支援下向双堆集东北的杨围子发起总攻。国军14军伤亡惨重,军长熊绶春被炸身亡。14军余部向外突围,被4纵包围歼灭。经1小时战斗,4纵攻占杨围子。

12月12日 国军第70军96师及32师全部在8辆坦克和空军配合下,再次猛攻窦凹,与10纵部队激战一天,反复争夺八次,攻占窦凹,国军伤亡副师长以下2000余人。黄昏,华野7纵向国军尖谷堆阵地发起攻击。国军18军发射毒瓦斯,7纵进攻被迫中止。

12月13日9时,国军占领华野10纵鲁楼阵地。11时,国军96师2个团附坦克8辆,分三路向李楼阵地发起进攻,激战至14时,突破华野前沿阵地,反复争夺至16时,占领李楼。中野东集团战至该日,已攻占张围子、沈庄、杨围子等阵地,西集团攻占东西马围子、小马庄、周庄等据点,南集团攻占李土楼、小周庄、大王庄、小王庄等据点。

12月14日 国军第2兵团占领徐小凹。华野退至张庄、耿庄、后刘园一线。12纵攻入陈阁、王林庄、吴楼,国军四次增援,12纵遭重大伤亡,被迫停止进攻。战斗中毙伤国军300余,俘20余人。与此同时,华野1、4、12纵在炮兵和坦克配合下,连续进攻国军13兵团8、9军阵地,几天内占领夏砦、魏楼、高楼、伍庄、陶楼、马桥等十几个村庄,逼近兵团部所在的李石林。国军发起反击,双方在魏楼展开反复争夺,进入对峙状态。黄昏,中野6纵、华野3纵向双堆集东北国军18军核心工事发起总攻。18时,中野和华野3纵集中纵队炮兵团、8师山炮营和特纵重炮团上百门重炮和飞雷炮向国军阵地猛烈轰击。经1小时炮火准备,将国军工事完全摧毁。随即步兵发起冲锋,双方展开白刃格斗,战至19时40分,将守军18军114师“威武团”大部歼灭,余部100余人撤退。与此同时,华野7纵21师和中野6纵47团在8门榴弹炮支援下,攻占尖谷堆,歼灭国军1个营和1个工兵连。18军调集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向尖谷堆发起反击,被击退。

12月15日黄昏,国军12兵团从双堆集分路突围。兵团司令黄维,18军军长杨伯涛,10军军长覃道善,兵团副司令兼85军军长吴绍周在突围中被俘,副司令胡琏突围成功。当时黄维和胡琏分别乘坐装甲车出逃,但只有胡琏的指挥车内有地图。

12月16日 国军12兵团4个军、1个快速纵队共100000余人被歼灭。中野部队缴获各种炮939门,其中榴弹炮15门、野炮19门、山炮53门、迫击炮154门。缴获枪支47000余支,其中重机枪420挺、轻机枪2030挺、步枪19200支。坦克、装甲车50辆,汽车600余辆。中野各纵阵亡及失踪8500余人,负伤28000余人,其中4纵阵亡1853人,伤6827人,连同淮海战役第一阶段,4纵共伤亡11000余人,9纵6000余人,6纵5000余人,3纵6000余人,1纵4500余人,均已丧失攻击能力。同日国军6、8兵团退至淮河以南。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结束!

我们再回首看:

各兵团协同不利,各自打各自的算盘,黄维、刘汝明、李延年兵团本来共击宿县,结果,刘李二兵团畏葸不前,造成黄兵团突前,被围,最后被歼。何曾相似,一年多以前,74师的张灵甫就是这么被围的,相似的情况,相似的战术,一样的命运。

第三阶段:消灭逃出徐州的杜聿明集团。

12月4日,杜聿明想经徐州西南永城地区突围,结果被华野围在陈官庄地区。本来杜聿明连电台都销毁了,结果蒋空投命令,令杜集团三个兵团向东解救黄维兵团。为了配合华北对傅作义集团的战斗,围住杜聿明集团后没有立即发动进攻,只带了三天口粮的杜集团就这样被围在陈官庄地区。跑又跑不了,也没吃的。

共产党部队开展政治攻势,促使杜聿明投降。失败的命运已经摆到眼前,士兵把信递到杜聿明面前时,杜不置可否,向下传阅,邱清泉一把撕掉了。在一众将领面前,难做到意见统一,投诚一事只得作罢。

12月29日17时,华野特纵和各纵集中火炮200余门,向陈官庄国军前沿工事全线炮击,持续1个小时。

12月30日 东野1、2、7、8、9纵队22个师及特种兵部队12个团,共340000人,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等大口径火炮538门,坦克30辆,装甲车16辆完成对天津的包围。

1月3日 东野各部开始天津外围作战。8纵向杨村发起进攻,经三个小时激烈交战,攻占杨村,歼灭国军105军1个师及2个团,俘师长宋海潮。

1月5日 从12月16日至该日,国军从陈官庄投诚的人员达14000余人。

1月6日15时30分,华野向陈官庄地区发起总攻。特纵和各纵集中优势炮火猛轰国军阵地。经2个多小时战斗,1纵攻占夏庄,向纵深突破,3纵攻占窦凹、许小凹,4纵攻占阎庄,8纵攻占魏小窑,9纵攻占郭营,11纵攻占李楼、许小凹,当日华野歼灭国军10000余人,占领村庄13个。国军70军军长高吉人被炮弹炸成重伤。

1月7日 国军13兵团从青龙集等11个村庄撤退,当晚,华野东集团各纵队占领这些村庄。当日,华野歼灭国军3个团,俘3000余人,占领村庄23个。

1月8日 经一天战斗,华野歼灭国军2个团,占领5个村庄。

1月9日上午,国军空军出动大批轰炸机飞临陈官庄华野阵地上空,投掷毒瓦斯弹,国军第5军随即分头向郭营、刘楼、王花园、左砦等村阵地进攻,与华野8、9纵激烈战斗后,占领左砦,但其他方向的进攻被击退。下午,华野各部在炮兵和坦克配合下,向陈官庄地区国军发起进攻,当夜,4纵追击朱楼、邓楼等地撤退的国军,向陈庄飞机场进攻。10纵歼灭陆菜园国军后与4纵并肩向西突击,72军军部向10纵投降。战至半夜,10纵、4纵攻占13兵团部所在的黄庄户。第2兵团司令邱清泉在突围时被击毙,邓军林、邱维达被俘。


邱清泉
1月10日拂晓,华野向陈官庄地区发起总攻。国军第9军第3师投降,杜聿明和第8军军长周开成被俘。4、10纵攻占陈官庄和陈庄。至此,经4昼夜激战,华野歼灭国军1个剿总前进指挥部、2个兵团部、8个军部、22个师、1个骑兵旅共176000人,华野伤亡17870人。淮海战役,华野16个纵队、中野7个纵队,以及鲁中南、苏北、冀鲁豫等军区部队60余万人,与国军徐州剿总7个兵团、2个绥靖区、34个军800000人战斗66天,歼灭国军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000人,华野和中野伤亡136000人。

长江以北,再无战事。开始了大进军的时代。

作为华野的主要指挥员的粟裕,毛主席给他评价极高:粟裕立了淮海战役第一功!1950年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时,毛主席越过一种将领,牵来粟裕。与主席、周总理(南昌起义策划人)、朱德(保留南昌起义火种,中共军方最高长官)、贺龙(南昌起义总指挥)共同为纪念碑铲土。

刘伯承元帅评价:粟裕是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妙!

胡琏语:土木不及一粟!

战争的缩影

通过各种回忆、纪录片,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战争的缩影,黄百韬兵团过运河铁桥时,因为战事,很多普通民众也一并通过铁桥,大家都是慌乱,民是争不过兵,再加上华野部队一追上,战斗立即打响,至于有多少普通民众丧身在枪弹炮火下,可能是个未知数。

杜聿明集团撤出徐州时,因为国民党的反攻宣传,很多徐州百姓并不了解共产党和共产党军队,跟着杜聿明集团一并南撤,一起被围在陈官庄。粮食用尽之后,国民党空投粮食进来,但惧于解放军的炮火不敢低飞,再加上风的影响,很多空投的粮食都飘落到解放军的阵地上。

忍受寒冷和饥饿的士兵,很多因为粮食开枪抢粮,那么生活在包围圈中的百姓,那更是惨上加惨。绝望的士兵,开始强奸妇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啊,没到那一步,想象不到,到了那一步,真是什么都做的出来。

淮海战役是将一锅夹生的饭吃下去了。刘伯承元帅晚年从来不提这场战役,到是在梦中长梦到白发娘向他要儿子,青年妇女向他要丈夫(待考)。粟裕大将更是因为1958年的军事教条主义被批斗,被安排了一个闲职,谭震林淡出军界,陈毅元帅转行去做了外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X

GMT+8, 2024-3-29 04: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